中秋节假期,各地商旅文体展消费活跃。记者在北京、四川、上海等地采访看到,传统文化与科技、创意融合,变得潮起来;人们在短途游、乡村游中收获慢生活、减压放松;在赛事、音乐等热门IP辐射效应带动下,各地创新打造多业态融合项目,激发出消费新活力。
市民游客在2024年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欣赏彩灯。新华社记者杨淑君 摄
创意赋能 传统文化“解锁”潮体验
在位于丰台区的北京园博园,正在举办的“京彩灯会”——2024年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让市民游客沉浸在“花市灯如昼”的世界。《花团锦簇》灯组再现长城脚下壮丽景色,《北京风物》灯组精细描绘老北京美食与茶文化……灯会创新融合自贡灯会与北京文化,设置九大主题展区,展出200余组彩灯、10万件彩灯挂件,在展出周期、灯会规模、灯组规格设计等方面,均开创了北京灯会历史之最。
“这次灯会很多主题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,很有韵味。”27岁的游客李亦浓一边拍照,一边告诉记者。往来游客中,有的身着马面裙,在灯饰前打卡留念;有的手持北京中轴线主题集章本,穿梭不同点位盖章。
市民游客在2024年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欣赏彩灯。新华社记者杨淑君 摄
今年“京彩灯会”涵盖赏、游、秀、吃、购、玩等多方面,还设立了150余家特色商铺,覆盖老字号、非遗、文创、餐饮美食等。自贡彩灯行业协会会长沈宏跃说,希望这次灯会不仅为首都市民过节带来欢乐,也探索打造消费新场景和新业态,让游客收获全方位的享受。
夜幕降临,一个“月亮”装置点亮四川成都锦江东门码头,人们在此排队等候登船体验“夜游锦江”项目。江面上,灵动的“大鱼”“神鸟”等飞行装置伴随游船行驶飞起;演员扮演嫦娥、玉兔、李白等为游客吟唱诗歌;火锅船、“江上KTV”、萌宠专线等不同主题游船往来如织。江岸上,沿线茶百戏、漆扇和桂花香囊制作、汉服体验、潮玩市集、街头艺人表演等丰富活动吸引市民游客驻足体验。
成都“夜游锦江”低空飞行装置与游船伴飞。(唐斌治 摄)
“夜游锦江”项目营销负责人杨苛预计,今年中秋项目覆盖的水上游船、岸上商业等经营区域预计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,较去年同期增长超三成。“我们还计划引入MR(混合现实)技术,为市民游客打造科技感更足的沉浸式夜游之旅。”
成都“夜游锦江”火锅船。(唐斌治 摄)
阖家享自在 微度假短途游成假日主流
得知台风“贝碧嘉”将对上海天气产生影响,14日抵沪的江苏游客李响一家选择“既来之则安之”。15日白天,他们在南京路步行街沿线的老字号餐厅饱餐一顿,漫步外滩途中,不时被一些店铺里新颖有趣的文创商品吸引。“我们本就计划不做‘特种兵’,走到哪儿玩到哪儿,如遇到天气不好,就在酒店亲子区玩一天。”
14日晚,第35届上海旅游节开幕,发布“上海的N种玩法”旅游线路,包括建筑阅读、非遗品鉴、古镇漫步等一日文化沉浸游线路,“精彩上海全接触”等两日都市精选游线路,“老城厢里的新风向”等三日城市经典游线路,满足人们不同的文旅体验“味蕾”。
9月14日晚,演员在上海旅游节开幕式上表演。新华社发(陈浩明 摄)